台灣典藏史 4

漢人社會的形成

NT$ 342 / 1本

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

產品介紹

◎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規畫,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協力推動,玉山社編印完成的《典藏台灣史》第一冊。
 
◎以土地為主體,突破漢人、文字的傳統,從考古資料來看土地與人群的關係。
 
◎從自然的歷史說起,再從考古學研究的觀點談到人和土地的互動關係體系,勾勒台灣在史前時期的面貌與多元。
 
◎從史前文化開始,認識真正的台灣大歷史,避免陷入以漢人作為歷史書寫主題的侷限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戴寶村
 
1954年出生在北海岸,現新北市三芝區、舊名「番社後」的地方。濱海生長的背景,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,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研究,著有《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》、〈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〉(博士學位論文)、《近代台灣海運發展——戎克船到長榮巨舶》、《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》等專著。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、淡水河流域史、高雄陳家家族史、客家族群史、縣市鄉鎮志書、諺語歷史文化、北台灣歷史文化,乃至中學教科書等。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退休,現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。
 
溫振華
 
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、人文社會學院院長。研究初以漢人開墾史為主,及於原住民族社歷史,進而從整體的視野觀查區域多面向的發展。〈論瘧疾與原住民遷居高山〉、〈鄒語特色的考古學分析〉以及〈西拉雅族地契中「二延」一詞與男子年齡級組織關連分析〉,為近時跨領域的論文。
 
 
總序 建構台灣主體性的歷史論述
 
第一章    清帝國之海島治理
第一節・清治時代的特色與分期
第二節・治理政策之演變
 
第二章    設治施政之推動
第一節・行政區域的演變
第二節・官治、兵防與教化
第三節・文教與科舉
 
第三章    鄉治與地方社會
第一節・鄉治組織
第二節・抗官與民變
第三節・原住民治理及其反抗
 
第四章    漢人社會的構成與變遷
第一節・漢人移民社會的構成
第二節・社群互動
第三節・社會流動
第四節・定住在地化
 
第五章    島嶼多元文化樣貌
第一節・漢字文化圈儒化傳統
第二節・庶民階層藝文內涵
第三節・民間信仰多樣性
第四節・原漢合成展新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