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肚王國系列商品

【PAPORA拍瀑拉紀念胸章】

NT$ 100 / 個

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

產品介紹

拍瀑拉族(Papora)生活場域在今大肚丘陵以西至海岸一帶,包括今臺中市南屯區、大肚區、龍井區、沙鹿區、清水區、梧棲區境內。其分布聚落有牛罵社Gomach)、沙轆社(Salach)、水裡社Bodor)、大肚(Dorida)北、中、南社及南屯區猫霧社等。

在清水牛罵頭遺址的研究報告得知,早在距今約在 4500 至 3400 年前,已有史前人類以此為生活場域,陶器以紅、褐色繩紋陶為主,常見的有石斧、石刀及網墜等農、漁獵石器,是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。3400至2000年前為營埔文化,是新石器時代晚期,以灰黑陶、巴圖形石器為代表。2000至400年前為番仔園文化,來到了金屬器時代,以灰黑陶、玻璃、瑪瑙珠為代表。
 

1638年間,從中國商人獲得一個情報,由馬芝遴社往(今彰化縣福興鹿港一帶)、牛罵社(今之清水)的半途,有一個領主統轄十八個村社,其統轄的領域稱為干仔轄(Camachat或Kamachat),領主叫做干仔轄阿拉米斯(Camachat Aslamies) ,漢人稱為番王(QuataOng),番王直轄的村社為大肚南社,因此稱為大肚番王(也有人稱大肚王國),轄下除拍瀑拉族,尚有巴布薩族(Babuza)及巴宰族(Pazeh)等,大肚番王室臺灣歷史上少數連續對抗荷、鄭、清三個政權的村社。